尽管很多企业都在标榜自己对于建设“专用补能体系”方面取得的进展,但如果让我们将视野扩大到全国范围内就会发现,由国家电网和各类能源服务商建设的第三方充电桩,才是电动车补能网络的主流。
因此,如何基于现有的存量充电桩尽可能提升车辆的充电效率,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用户的使用体验。为此,海狮07EV搭载了比亚迪全球首创的“全域智能快充解决方案”。该方案主要由智能升流快充技术、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和智能末端快充技术共同构成。
首先,智能升流快充技术能实现桩端电流和车端电流的解耦,可在任意电压平台下发挥2015版充电国标公共直流充电桩180kW的最大能力。目前在250A充电口规格下,海狮07EV的入门版——550标准版的最高充电功率能达到180kW,而配置更高的另外三款在公共充电桩的最大功率可达到240kW。
这就让海狮07EV 10% ~ 80%电量下的充电时间缩短至25分钟。
而借助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,在对于电动汽车考验最为严苛的东北冬季低温极寒工况下,海狮07EV的充电时间还可相比较同类车型大幅缩短40%。这其中的奥秘在于,这款车可以在高频交变电流下,利用电池自身内阻快速产热,实现电芯的升温,让电池包整个“暖起来”,进而提升充电功率。
最后,在电动汽车充电“最后20%”的“涓流”阶段,比亚迪还给出了智能末端快充技术,通过智能调控脉冲充电电流,在大电流充电的同时施加负向脉冲放电,通过降低浓差极化进而提升末端充电电流。换言之,就是让电池在最后“快吃饱”的时候,依旧能大电流地“大口吃饭”,从而将末端充电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18分钟,让海狮07EV的用户敢于“满充”。
无论是在高速还是城市的日常行驶场景下,智能末端快充技术都大幅节约了充电所用时间,对于公共桩使用效率的提升也能带来极大增益。用户能够在每次充电过程中,用更短的时间充进更多电量,这不仅有利于降低充电时间成本,还能提升公共充电桩的周转率,提供更多社会价值。由此可见,海狮EV07已经在中国占比最高的充电基础设施中,给予了用户最充分的补能解决方案。
讲驾控的故事,不能靠吹牛
尽管聚焦在满足年轻家庭的出行需求,但驾控依旧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点。毕竟一款车本身的驾乘属性,绝对不能被落下。
海狮07EV搭载了23000rpm的全球量产最高转速电机,让车辆的最高时速超过225公里。相比之下,有些品牌在今年的发布会上,仅仅是将25000rpm的电机作为“实验室预研技术”而存在。
事实上,这套电机系统,是海狮07EV所搭载的e平台 3.0 Evo技术的其中一个组成部分。比亚迪为其打造了全球首创的高效十二合一的智能电驱系统,其中包括驱动电机、减速器、驱动电机控制器、整车控制器、电池管理器、高低压直流转换器、车载充电器、高压配电单元、升压模块、升流模块、自加热模块和能量管理智控系统。